第一百四二章_闲散宗室八卦日常
笔趣阁 > 闲散宗室八卦日常 > 第一百四二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一百四二章

  所以碰到韩相时,沈知澜就直接问了,这老者到底是谁?

  韩相也没隐瞒,“是我以前的上峰,难得来一趟京城,说起来倒是我失礼了,还要对方上门拜会。”

  不过对方递了帖子就来,韩相腾不出时间,也只好在家中相聚。

  沈知澜虽然不知道对方具体是谁,但肯定是个高高高官,毕竟韩相可是四大丞相之一,能当他的上司,怕不是也是丞相?

  沈知澜脑子转了一圈就想起来了,“难道是杨相杨老先生?”

  这可是大名人啊,亲朋故旧颇多,当初身体不好致仕时,有许多人在城外十里亭挽留,还创造了几首传唱一时的名句,可说是声势显赫。

  要是他的话,就不奇怪了。

  韩相点头,“是杨老先生,你记性不错。”

  “主要是送别诗句写的好,我读过背下了。”架空朝代也有不少的出众诗才,碰上喜欢的,沈知澜都被反复观赏。

  韩相显然也想起那些诗句,微微笑了笑,提起要看沈知澜的字帖。

  沈知澜就势转了话题,把字帖奉上。

  经过长期且坚持的练习,沈知澜进步非小,仿的字帖有了三分味道,剩下的就等着时间,时间能把一壶美酒逐渐酿的醇厚可口。

  看过沈知澜的字帖后,又看韩子期的字帖,韩相逐渐把眉头拧了起来,韩子期紧张的两手直搅衣角,生怕听到祖父的点评。

  沈知澜使眼色使的眼睛抽筋,韩相终于把信号对接成功,夸了韩子期两句,勉励他继续进步。

  韩子期不意能得到夸奖,喜不自胜,乐的眼睛都眯起来。

  韩相说要给沈知澜换一本新字帖,在书架上翻找时借机说话,“他还差的远呢,夸了他只怕今后就松懈了。”

  “我知道韩爷爷一辈的人,信奉玉不琢不成器,还有厚外薄内,所以不肯轻易的夸奖自家孩子。”沈知澜感叹到,因为自己就是受这种教育长大的。倘若别家孩子取得什么成就,那肯定是夸夸个没完的。假如换成自家的,小夸两句就算完,还要忍不住叮嘱,别飘,别志得意满,下次没准就拿不到第一了。

  可是谁会喜欢这些话啊?听得多还以为是长辈不喜欢自己,觉得自己不配被夸奖哩!

  该教训就教训,该夸奖也要夸奖嘛!

  韩相摇头,“你啊你,伶牙俐齿。”

  “我就当是夸我了。”沈知澜直笑,“假如您站在子期的位置,就能明白他是什么感觉,光夸我不夸他,他多难受?”

  “好吧,以后我会看情况夸夸,行了?”韩相心想,这孩子心性当真宽厚,有容人之度。

  沈知澜领到新的课程表后,本来觉得自己清闲下来,却不想百珍园的农官找上门来,厚着脸皮想问辣椒的培育方法。

  跟他熟识的何农官看着很是憔悴,眼睛布满血丝还有乌青,萎靡不振的,开口就是恳求,希望沈知澜能帮帮手。

  “你要先说帮什么忙,我才知道能不能帮上啊。”沈知澜没有一口答应也没有回绝。

  何农官一拍脑袋,连忙把事情说出来,这事还是要从辣椒说起。

  辣椒收获后,所有果实都被摘下,植株被移走,但是也不知是否水土不服,移栽的植株都枯萎了。

  农官们战战兢兢报上去,幸好上头没计较,转而让他们去温泉庄子上培育辣椒,利用温泉的气候,争取长出更多的种子来,好早点铺开局面。

  一根辣椒里含有60-100个种子,假如真的全部留种,持续培育,要不了几年就有足够的种子了。

  可是问题也出在这里。

  农官们挑了温泉庄子旁边最好的地,精心照顾着,可是长出来的小苗寥寥无几,长势倒还好,就是出苗率不高。

  出苗不高,长的再茂盛又有什么意思,农官求的是数量啊!他们想了好多法子,都没能找到正确的培育方法。

  这春耕季节眼看要到了,春耕的种苗如果还是这样,农官们都要跟着吃挂落,所以他们使劲浑身解数,也要完成这件差事。

  沈知澜听懂了,不懂辣椒育苗对吧?丢种子之前他才晓得,原来辣椒出苗率本来就不高,需要先育苗再移植,这种成活率更高。

  只是当着何农官,他不能马上说明白:“我回去找书看,过几天答复,可以吗?”

  何农官本就是撞运气的,自无不可。

  沈知澜回家整理出育苗方式,想了想又添了几个不功不过的育苗法子,合并成小册子交给何农官,做出不好意思的样子,

  “我从书上找到几个法子,听说对某些种子有效果,不如挨个试试,看看哪个对症?”

  何农官捧着这些后人智慧的结晶如获至宝,连忙申请挨个试验。

  从种子里拨出几十颗倒也没那么紧张,何农官跟长官一商量,决定按小册子上的四种法子,都试试。

  先晾晒,温水浸泡,同时加一点粪肥,接着把种子放在湿润麻布上,放在温暖处,等着它发芽。

  何农官是求天告地,希望种子能够顺利长出来

  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不然他是真没法子了。

  或许是听到他的祈祷,没过几天,种子就裂了一个小口,一个小白点冒了出来若有若现的。

  何农官瞪圆了眼睛,又轻手轻脚的把东西放回去,祈祷自己眼神没出错,真的出芽了。

  不过这次他运气不坏,种子真的发芽了,长出了小小的白根,何农官看白根越长越明显,才移栽到早就备好的小盆里,祈祷着能早些长出真叶。

  虽然他不知道这叫真叶。

  所有人都摒气等着这一幕。

  沈知澜下学就来这里溜达,见证着种苗一点点的成长,也好及时发现,调整。

  “看样子应该没什么问题,等再长壮一些,就能大批播种。”他煞有介事的点头。

  农官们更高兴了,种好了这一批,早晚这珍贵的香料能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
  不仅飞入寻

  常百姓家,以后还能发展成一个完整的菜系,成为一向冬日里老少咸宜的美食呐。

  想到翻滚的红油火锅,切的薄薄肥羊肥牛,青翠的笋片藕片,还有入锅就熟的蔬菜,他不争气的咽口水。

  好香,好馋!

  再等几年就能吃上这口,人生乐事啊!冬天都多了几分盼头。

  沈知澜正幻想着美味,冷不丁有人拍他肩头,吓的他跳了起来,“谁啊!”

  “是我。”

  对方无奈回答,“没吓到吧?”

  “吓的够呛。”沈知澜一边回头一边观察,发现是皇帝便服在此。

  这还是沈知澜猜测他的身份后,二人第一次见面。

  想到此人瞒着自己的身份,沈知澜就牙根痒痒。好你个浓眉大眼的,忽悠起人来不偿命啊!装模作样的挺像,要不是意外泄密,是不是打算瞒一辈子啊?

  不过想想自己也瞒了很多很多,扯平啦。

  所以他心平气和换了称呼,“大先生有事吗?”

  皇帝狐疑的看了沈知澜两眼,为什么觉得他表情怪怪的?细看又跟从前一样。

  他回答:“有事,先看辣椒的培育,然后是亲耕礼。”

  亲耕礼是每年皇帝都要干的活儿,二月的第一个亥日皇帝要亲耕,皇后要亲蚕,表示对农桑的重视,也祈祷风调雨顺,不忘国本。

  虽然是个流程,但流程也要走完,往年都在百珍园附近挑一块空地,带上亲贵大臣,甩开膀子干。

  因为等收获时,粮食还要供奉祖先,感谢祖先的赐福。

  想到祖先,皇帝不爽了一瞬。

  他低头看沈知澜,一下子想起个事来,“辣椒的事后,我想民间或者还藏着不少奇异种子,下令各地行商们献上异种,现在这些东西都被农官归置好了,还剩一小半没挑出来,走,陪我看看?”

  “义不容辞啊。”有什么新鲜玩意,他也想看看。

  农官们即刻带人引路,替皇帝指引方向,带到百珍园的藏宝阁。

  沈知澜在路上想,百珍园是皇家园林,养马养鹿还养花卉异植,有点相关的东西就往这儿扔,四舍五入,这里就是农科院啊。

  不过农科院现在规模不大,分类不够明确,还有很多职务混合,还是该分个类。

  现在他们进入藏宝阁,农官开始介绍这些奇怪的种子。

  “有些是从外邦传来的,有些是深山老林里长出来的,种子虽被认出来,要确定具体产量和性状,还要是种上几季才行。”

  农官介绍着,语气里充满遗憾,“从天而降的机会,也不是每次都能撞上的。”

  沈知澜默默擦汗,他那个“鸟粪带来种子”的瞎扯,农官还真信了啊?不过也是,又找不到破绽,除了相信也不能干嘛。

  最后就是一堆没被认出来的种子或者植物,被切开摆在架子,农官倒是说了,有一些似乎有毒,所以恐怕不能实用。

  “没准能当药材。”农官这么说。

  沈知澜恍惚觉得好像看到一样眼熟的东西,等农官介绍完后又重新倒回去,再三检查着。

  他就是觉得这玩意眼熟啊?到底是啥来着?

  “这是一种红色的萝卜,味道还不错,茎块和叶子都能吃,我们打算就叫它红萝卜,跟白萝卜一样。”农官指着架子上圆滚滚的植物说。

  说实话它确实跟萝卜有八成像,除了流淌的红色汁液,因为被切开一段时间汁液已经干了,水分流失不少。

  他捧着红萝卜沉思,皇帝靠了过来,“怎么,你看出什么来了?”

  皇帝觉得沈知澜有几分运气在的,而且藏着些小秘密,没准就认出什么来了。

  “眼熟,想不起来。”沈知澜继续捧萝卜思考,摸过红萝卜的手有些黏黏的,他把三根指头不停分开合拢,感受着这种黏腻感,总算是想起什么,恍然大悟,“是你,甜菜!”

  这不是萝卜的老伙计,甘蔗的好朋友,甜菜吗!素有南甘蔗北甜菜的两个大佬之一啊!!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